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提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86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9-15 23:32:04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孙陈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医务社工队伍建设,助推医养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结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领域,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强化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各方联动,链接整合资源,强化人才支撑,聚焦服务群众,在卫生健康等领域建设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

  (一)加大政策支持。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将在卫生健康等领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纳入《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民慈社〔2021〕32号)、《江苏省“十四五”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发展规划》(苏民慈社〔2021〕31号)、《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卫老健〔2023〕4号)等文件内容,强化政策支持与职业关怀,切实提升医务社工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二是壮大基本队伍。以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为抓手,采取加强组织发动、开展培训辅导、优化激励保障等措施,激励相关人员积极报考。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有16.5万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数量位居全国第三。2025年4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卫生健康委等21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鼓励引导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站、中心)以及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卫生健康部门担任业务主管部门的社会组织相关人员积极报名2025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全省报名缴费人数为25.8万人,增幅15.6%,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实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工程,共选拔推荐全国及省级领军人才120人;组织开展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拥有高级社会工作师84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以上人才中,包括大量在一线从事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三是加大培训投入。《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卫老健〔2020〕6号)提出“用于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要合理安排用于购买服务、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奖励激励等医养结合服务支出”。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每年组织包括医务社工在内的医养结合从业人员,围绕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医疗、护理、康复、心理、营养、社会支持等重点内容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进一步提升队伍的“医康护养”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累计培训超过3万人次。

  (二)加强教育培训。“十四五”以来,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等部门聚焦医养融合服务需求,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职业技能等举措,加快培养医务社工技能人才。一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医学、养老和社工相关专业。目前,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苏州大学等19所高校开设护理学专业。全省31所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社区康复、护理等12种医学和养老相关专业,在校生3.6万人,相关人才培养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强化医养融合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引导学校建好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立项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12个养老服务领域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老年护理”等12门课程入选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养老服务礼仪与实务”等8部教材入选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三是加强专业培训。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训总体系,举办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有效提升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等各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理论与实务水平。省级层面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课程,围绕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研发服务标准指引,着力提升医务社工专业能力水平。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与医养类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等,促进产教资源与医养康养产业深度对接。全省职业院校与医学和养老服务类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0余个,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牵头成立全国康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入选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三)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长效机制。明确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社会工作者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兑现工资待遇。此外,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参加养老护理师职称评审,通过评审可取得初级(养老护理师)、中级(主管养老护理师)、高级(副主任养老护理师)职称。

  (四)探索服务模式。省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以医生、护士、康复师、医务社工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为依托,积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不断探索服务模式,特别是在老年心理关爱项目、安宁疗护试点等工作中,医务社工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遴选192个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点,提前三年完成县级全覆盖的国家任务,累计为9万余名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依托行政村(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试点,累计为5.4万名老年人开展认知障碍筛查和高危人群干预。推动安宁疗护发展,成立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安宁疗护专家指导组等,吸纳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社工等多学科专业人才,共同助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全省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兼职人员超过4400人。

  (五)加强宣传推广。持续开展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及项目征集活动,注重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作为重要评选方向,努力以典型引路,带动医务社工服务水平提升,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卫生健康领域优秀社会工作项目、案例。与此同时,省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普及社工知识,让社会大众深入了解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会同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完善政策保障,深化党建引领,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医务社会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一)完善政策支持。统筹推动各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和专业岗位开发,深化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引导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更好参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支持高级社会工作师、领军人才加强重点领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研究实践,打造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专业实务课程库,研制服务指引,建立行业标准。加大对医务社工人才的培养培训评价力度,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审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医务社工人才供给力度,推动医务社工队伍人才多起来、强起来、优起来。

  (二)加大培养力度。加大医养融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根据我省医学、养老护理类人才需求,积极设置医学、养老、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招生计划安排上向医养相关专业倾斜,加快培养行业紧缺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引导学校与相关企业深化合作,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项目。加大从相关企业选聘产业教授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深度融合。

  (三)强化协同配合。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过程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注重将医务社工与现有平台和载体相结合,强化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加快培养涵盖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社工等多学科人才团队,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可感可及。

  (四)加强宣传推广。持续开展典型案例宣传、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以健康宣传教育、健康知识科普、健康技能训练等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健康讲堂、义诊巡诊、广场活动、主题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老年健康、医务社工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感谢您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2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