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59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9-15 23:20:23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民革江苏省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建强村医队伍 打通村卫生室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百米’”的提案收悉,结合省人社厅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不断完善村级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一是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2016年以来,我省开展新一轮本科和大专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目前已为基层培养超1.5万名医学人才。对于已经毕业的订单医学生,按规定落实编制和岗位,保障订单医学生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启动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2024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编制保障以及招聘工作实施方案,为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设置专项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积极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充实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目前已公开招聘59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并完成纳编工作。三是贯通县乡村职业发展渠道。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简化“县管乡用”人员的招聘程序,推动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统筹调度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数额,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充,其人事关系集中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受其委托的机构负责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过90%县(市、区)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制度。
(二)落实村医待遇保障。全省所有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地方财政参照当地村干部副职标准对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增长机制,将不低于40%的基本公卫项目资金用于村医劳务补助。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居民医保一般诊疗费标准达到每次5—10元。目前,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较两年前增长了11.8个百分点。
(三)强化村医能力培训。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岗位培训。将乡村医生培训列入常规工作计划,根据乡村医生需求,每两年遴选一批基层适宜卫生技术(10项),依托全省已建成的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每年分期分批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医生整体素质。近五年来,平均每年培训乡村医生达1万人次。同时,以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为目标,每年优选一定数量的乡村医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能力提升培训。另一方面落实村医定期考核。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指导各地对村卫生室开展年度绩效考核和乡村医生两年一次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乡村医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提高村卫生室建设水平。先后出台《江苏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管理指南》 《江苏省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标准(2021版)》,引导村卫生室(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印发《江苏省村卫生室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2022版)》,规范统一全省村卫生室病历书写,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
(五)提升村级诊疗服务能力。一方面完善乡村巡诊机制。2012年,省出台《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意见》,要求全省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定期到村卫生室巡回医疗、对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督促支持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每个团队负责3个左右村卫生室,每月至少2次、每次至少半天在村卫生室巡诊坐诊,团队服务和村卫生室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2021年,印发《江苏省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标准(2021)》,强化乡村巡诊服务要求。2024年,在县域医共体大力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由牵头医院选派向成员单位常年派驻1名主治医师及以上骨干,服务期限不少于6个月,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依托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整合重点人群健康信息,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制定印发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中心《业务规范》《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和《共享数据标准》,加强医共体数字服务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积极推广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并向村卫生室(站)延伸。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整体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效能。
(六)拓展村级公卫服务范围。一是做实家医签约服务。在农村地区引导乡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一老一小”(65岁以上老年人、0-3岁婴幼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为重点人群,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村)设置家庭医生工作室,定期开展随访、宣教,动态掌握各类人群健康状况,以网格化服务模式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实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截至2024年,全省家庭医生人数6.33万,组建团队1.6万个,建成2919个家庭医生工作室,一般人群、重点人群家医签约率分别为48.59%、80.92%,签约居民满意度95.92%。二是做优基本公共服务。我省坚持把免费向城乡常住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每年的省委重点任务和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保障改善民生实事。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方案》,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绩效评价指标,落实评价结果与项目补助经费挂钩机制。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提高至103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40.07%,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绩效评估中,江苏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三。三是推进中医药服务。我省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连续三年将基层等级中医馆建设列为省委重点任务,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强力推进。在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向“优”发展。目前,已在基层建成740个三级中医馆、460个四级中医馆、179个五级中医馆,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8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初步建成具有较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得到保障。
二、下一步打算
贵会提出的意见十分中肯,对于我们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贵会提出的意见,围绕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的要求,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均衡发展。
(一)拓展医疗保健服务。一是完善分级诊疗与信息化服务。统筹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结合基层机构布局调整,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缩短群众就医距离。二是深化签约服务与公卫能力。实施家医签约服务“六个拓展”,重点针对“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完善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政策。引导村卫生室开展 “一老一小” 适宜服务,推动基本公卫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三是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推进基层中医馆差异化发展,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宣传引导基层中医药工作。
(二)增强岗位培训实效。一是鼓励村医参与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拓宽村医职业发展道路。二是加强继续教育供给。以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为核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为村医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提供免费培训、考试辅导等支持。三是做好村医考核监督。完善乡村医生两年一次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补助、评优评先挂钩。
(三)提升编制使用效能。一是持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招聘等工作,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模式落实待遇保障。二是协同编制部门,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根据人口流动和变化趋势,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三是贯通村医职业发展渠道,鼓励有条件地区,将在村卫生室工作满六年的执业(助理)医师优先纳入编制管理。
(四)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一是深入开展下基层活动。落实县域医共体“四个下沉”,要求县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骨干每年驻点基层不少于 6 个月。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综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便利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推进《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落地见效,积极协调多部门,研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多渠道补偿补助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力度。
感谢贵会对全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2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