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92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09-15 23:53:12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钱海、许风国、杨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塑与夯实基层健康保障体系,扶正就医‘倒三角’的提案”收悉,结合省医疗保障局、省数据局、省科技厅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网底,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与健康管理服务。
(一)前瞻供需适配,优化资源配置。优化重点人群服务供给。针对“一老一小”、慢病患者等重点群体,推广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县建县管”创新模式,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建成县级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129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80家、省级标准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2000余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占比达到36.9%。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建成率达92.75%。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关口前移,推动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出台建设标准,建成基层慢病筛防中心60个。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提高到108元,高于国家水平。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等便民惠民服务,制定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推动二三级医院专家下沉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扩大家庭病床设置,推行首诊点单式签约和预约上门服务。全省家庭医生6.33万人,组建团队1.6万个,开设基层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家庭医生工作室分别为2144个、804个、2919个,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到48.59%、80.92%,签约居民满意度95.92%。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考成绩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上升到96.44%。完善基层体系末梢。深入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与社区网络化管理相衔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政府引导,提供必要支持。202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基层卫生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卫生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基层卫生服务特点的评价评审体系。同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把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强化属地责任,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细化分解部门职责任务;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督导评估机制,建立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政策保障、人员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的综合督导评估。
我省每年将一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慢病筛防中心、基层中医馆等建设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连续两年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每千人口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数”纳入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连续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水平”纳入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查,建立机构自查自纠、市县统筹推进、省级督导指导的工作机制,将日常性绩效评价与集中性绩效评价,现场绩效评价与远程绩效评价相结合,加强问题整改与责任落实。
(三)整合资源共享,提升能力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建设,畅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800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102个、县域医共体147个、专科联盟391个、远程协作网160个。2024年,全省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74.73%,县域就诊率94.86%;由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17.43%,由基层上转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3.70%,下转较上转增幅高13.7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目标。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出台《江苏省卫生健康数字化发展实施方案》,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建设试点省、首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试点省。印发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基本业务规范》《技术指南》和《数据集标准》,推动转诊、会诊、影像、心电、检验等11大业务中心建设。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卫生健康专网、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归集86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1.36亿份住院病历、25.29亿人次门诊记录等,结构化数据记录超过1100亿条。率先建成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临床检验平台,实现省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实时调阅。2105家医疗卫生单位接入影像平台,1196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云临床检验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累计建成互联网医院243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达到五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家,列全国首位。做实基层卫生人才培训。依托三甲医院组建41个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孵化帮扶。推动上级医院专家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到基层机构开设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建立省、市、县三级师资体系,每两年遴选一批基层适宜卫生技术,依托156家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培训超8万名基层医务人员。每年选送不少于300名基层骨干临床医师到省、市级三甲医院进修4个月。目前,全省建成1个及以上省市级基层特色科室的基层机构比例达到70%以上;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康复疼痛、消化内镜等相关功能中心200个;建有上级医院专家工作室2144个、联合病房804个;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66.89%。全省基层卫生人员到2024年底突破35万人,占全省卫生人员总数的37.4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将积极吸收采纳你们的宝贵意见建议,坚决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持续推进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一是积极协调并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任务分工抓好《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等文件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压实地方政府部门责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和手段,从居民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出发,不断整合优化绩效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开展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质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
二是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深化农村医养结合,形成乡镇卫生院托管乡镇敬老院、非建制镇卫生院增设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举办护理院,调动医疗机构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区域内妇产科、儿科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重点推动产科、新生儿科资源适度整合集中,持续建强妇幼保健机构孕产期、新生儿等保健特色专科,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推动“两癌”早筛早诊早治,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县(市、区)全覆盖。
四是积极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流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有感”服务,推动更多上级医院专家号源、住院床位、预约检查等资源赋能家庭医生,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功能。
五是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持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强化全科医师等基层急需人才培训,扎实开展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国培。对照《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评价标准》,推进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
六是持续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建立人员下沉派驻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影像、检验、心电、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提升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内涵质量,开展康复疼痛、消化内镜等十大相关功能中心建设。
七是持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拓展专科联盟种类数量,推动更多上级医院专家长期下沉基层开展服务,开设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
八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按照“省统筹规划建设、市组织推广、县实施应用”思路,加快建设县域医共体一体化信息平台。持续推进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基层应用。落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试行)》。
感谢你们对全省基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3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