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提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5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9-15 22:23:42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承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社区智慧健康驿站,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服务”的提案收悉,结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省市场监管局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促进各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实施,深入推进各地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与利用,努力维护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纳入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一方面,我委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通过推进健康小屋等健康场景建设,以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大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健康小屋与社区智慧健康驿站的性质功能一致,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管家,为群众提供自助健康检测服务,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排摸健康需求、传授健康知识。盐城、淮安、宿迁等市紧密结合卫生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健康小屋建设;徐州市将健康小屋建设融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及全国生态县、区创建;常州市天宁区利用健康小屋采集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同时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随访、健康宣教等工作,方便社区百姓和医护人员。初步统计,全省共建设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7220个,其中健康小屋975个。另一方面,积极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目前全省建有乡镇卫生院891家、村卫生室145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152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标。

  (二)加强健康小屋建设保障。一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协调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城建、文化等多部门力量,共建共享。二是积极构建人员常态化下沉派驻服务机制,2024年,二级及以上牵头医院共派出1521名主治以上医师对118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派驻,扩充基层健康服务力量。三是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指导社区居民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为社区居民解读报告、提供宣传咨询服务,并利用健康体检及时更新完善健康档案随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结合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等各类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把优质的健康服务送进社区。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0.1%。

  (三)推动健康小屋规范运行。一方面,指导各地对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2019年)》,规范开展健康小屋建设。另一方面,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医疗卫生领域质量监测工作,在满意度问卷测评中增设“基层医疗机构”选项,将医疗设施布局、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沟通、态度)、门诊医疗流程便利等12项评价指标纳入质量监测范围,2024年,全省医疗卫生领域的质量监测得分为83.31分,高于全省公共服务质量得分(83.05分),处于“满意”区间。

  (四)加快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一是扩大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依托江苏丰富的高校资源,加强社区健康服务等相关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目前,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9个本科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康复治疗学等健康服务相关专业,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31所高职院校开设中医养生保健、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等12种相关专业,在校生超3.6万人。二是指导职业院校加强健康服务教学资源建设。全省共立项建设健康服务相关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12个、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2门、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8部。指导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省级“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三是强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持续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采取培养、招聘等“七个一批”办法,壮大基层卫生人员队伍。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两年共培养3674名。建立省、市、县三级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针对全科医生、护理、乡村医生三类人员开展常态化培训,其中每年培训全科医生近2.8万名。针对基层卫生骨干医师开展国培项目,每年选送不少于600名基层骨干临床医师到省、市级三甲医院进修4个月。依托三甲医院成立41个基层特色科室省级孵化中心,聚焦基层常见病同质化诊疗,每年培训基层专科医生300名。

  (五)积极构建数智化健康小屋。一是指导部分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依托电信云存储,以健康自助体检平台为基础,自主研发集中医体质评估、心理测试、健康宣教、疾病干预为一体的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常州市天宁区健康小屋的数据采取集中存储模式,检查结果自动储存在居民的健康档案内,与区域数字化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同时打造居民健康管理平台,与智慧社区建设结合,借助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设备,通过自助式查询、在线查询、终端查询等方式便捷地查询健康信息,形成智慧型健康小屋。二是鼓励各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居民健康服务,如泰州市启动慢病防治“星网计划”民生工程,通过智能手环远程监测患者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直接传送到村医端管理平台,数据异常出现提醒提示,并主动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南京市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AI技术和大模型算法,打造了国内首个医防融合基层慢性病管理系统“超能家医”,支持24小时咨询服务、远程监测、线上就诊等功能,并提供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用药复诊等定期指导和提醒,居民通过“一键式”对话就可联系基层医生。

  二、下一步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建设社区智慧健康驿站,我委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具体建议,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保障群众健康。

  (一) 统筹政策协同。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多部门参与。紧密结合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城市等建设工作,并与党建、文化建设等工作密切联系。依托健康单位、健康企业等健康场景建设,提高智慧健康驿站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整合教育、体育、宣传、城建、文化等部门相关健康服务政策,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加强智慧健康驿站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

  (二)加强资金保障。社区智慧健康驿站的正常运行有设备耗材、仪器维护、人员工资等等支出,一方面,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各地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为智慧健康驿站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医保政策支持,最大程度上解决智慧健康驿站长效管理的资金问题。

  (三) 完善制度监督。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各地在建的健康小屋的服务质量、运营效果等进行评估,明确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要求,保障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完善省级医疗卫生领域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继续强化质量监测与结果运用,及时反馈数据结果,进一步优化健康服务。

  (四) 提供人才支撑。鼓励有条件的院校根据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开设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不断扩大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布点数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支持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展面向从事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康复护理等行业从业人员的成人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指导相关高校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全面引入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培育一批健康服务与管理类的精品课程和教材,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务人员长期派驻基层服务和基层专家工作室建设,充实基层健康管理服务队伍。结合基层特色科室孵化、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基层适宜卫生技术实训等工作,定期开展基层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技能培训,规范指导智慧健康驿站建设。

  (五)推广数据化应用。引导各地拓展智慧健康驿站智能信息化服务,进一步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科技元素,推动各检测设备内部信息互通,存储和简易分析检测数据,并提供健康咨询及个性化健康指导;同时推动将智慧健康驿站的自测结果纳入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与外部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2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