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饮食安全观察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提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36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9-15 23:23:27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赵丽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委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委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积极会同教育、妇联等部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不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广泛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积极会同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教,向公众宣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引导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与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组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团队,开展公益巡回讲座,帮助儿童青少年科学认识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引导青少年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成立了科普宣教专家团队,每年开展宣传教育2000余场次。此外,每年对医务人员开展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等相关知识培训500场次以上,覆盖2万余人。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契机,组织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多途径开展宣传活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全民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二)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预防干预工作。在13个设区市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和预防干预服务。2024年,组织13个设区市在1235所小学为997683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82.79%;在820所初中为806469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初中生知晓率84.34%;在265所高中为473059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高中生知晓率84.38%;在57所高等院校为296488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知晓率82.69%。

  (三)推动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全省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网络,持续抓好心理援助热线建设,组织各设区市卫生健康部门依托市级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或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置12356心理援助热线。推动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多维度支持平台。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站等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引导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社区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覆盖13个设区市71个县(市、区),100%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61.26%的精神专科医院开设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90.91%的儿童专科医院、57.14%的妇幼保健院、64.24%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了精神(心理)科门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一步,我委将结合“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年),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做好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推选临床专业能力强、科普宣讲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家组建省和设区市两级专家巡讲团,并组织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和设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面向机关、企业、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升青少年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从源头入手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二)深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组织各市县积极争取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覆盖面。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指导,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各市县配足配强项目实施专家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和预防干预工作质量。面向医务人员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能力。

  (三)不断提升青少年心理疾病诊疗能力。把健全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网络作为提升青少年心理疾病诊疗能力的重要支撑,加强省、市、县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引导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在院内单独区域或独立院区集中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更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服务。推广“身心同治”诊疗理念,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将心理问题筛查纳入临床科室日常诊疗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提升诊疗服务质量。

  (四)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指导各设区市动态监测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需求,及时做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坐席扩容,加强接听人员招募和培训,健全相关工作规范,优化接听流程,强化日常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的针对性。

  (五)深化协同联动实施精准干预。深化医教协同,配合教育部门在有条件的初中以上学校,安排心理医生定期入校坐诊,常态化开展个案督导、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应急演练等工作,帮助学校心理老师切实提高对重性心理疾病、突发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置能力。

  感谢您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5/7/16/art_59524_116232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