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三十年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时间:2025-09-15 22:01:30 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本栏目将带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聆听50年来中国医疗队在摩洛哥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第三期特邀嘉宾是来自上海市同济医院王晖同志。作为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的成员,他的经历是中外友好的生动见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讲述,感受跨越山海的无私大爱。
跨越山海的三十年
“中国医疗队在塞达特工作已经50周年了,而我们成为朋友已经30年!”这是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队员们来到Fadima女士家时,她总会提起的一句话。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却承载着跨30年的深厚情谊。
Fadima女士一家是塞达特当地普通的家庭,两儿两女,平凡而温暖。女主人Fadima热情洋溢,男主人Rallah曾是地区公务员,话不多却格外亲切。30多年来,中国援摩医疗队的队员们与这个家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不舍,这份跨越国界的友谊已成为中摩两国人民情感交流的生动缩影。
结缘:东方医生的温暖守护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1989年的秋天。当时,Fadima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而塞达特乃至整个摩洛哥的医疗条件都十分有限,产妇的产前检查几乎为零。在朋友的推荐下,Fadima来到了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那里有中国医生。
产科诊室里嘈杂而凌乱,新生命的到来让Fadima痛苦不堪。就在此时,一位讲着法语的中国女医生走进了产房。她语气淡定、动作有条不紊,眼神中透着干练与关爱。那一刻,Fadima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生产带来的痛苦也被瞬间冲淡。从那以后,Fadima一家亲切地称呼中国医疗队为“兄弟姐妹”,这份情谊也延续至今。
相知:跨越代际的深厚情谊
2011年,第178批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中有一位来自上海市同济医院的外科医生李新平。他和前辈们一样,成为了Fadima家的常客。李医生喜欢来到Fadima家做客,和Rallah先生聊天,一起准备摩洛哥美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那时,孩子们还小,对中国医生充满了好奇和喜爱。
一次,队员们好奇Fadima家门前的橘子树为何无人采摘,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尽管橘子酸涩难咽,但大家喝着薄荷茶、吃着甜点,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院落。李医生提议合影留念,这一组照片也开启了医疗队与Fadima家长达30年的“照片故事”。
传承:跨越时光的珍贵情谊
时光飞逝,2023年年末,第196批援摩医疗队抵达塞达特。此时,Fadima和丈夫早已退休,孩子们也成长为摩洛哥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然而,他们对这份跨越30年的友谊依然铭记于心。
出发前,李医生特意嘱托我带上一份礼物——中国名茶,并让我转达他对Fadima一家的问候。这份嘱托让我对援摩之路充满了期待,仿佛来到Fadima家做客是援摩工作中最温暖的仪式。
第一次见到Fadima一家,我们反而显得有些拘谨。Fadima夫妇用流利的法语与我们交流,他们的女儿作为执业律师,可以自由切换法语和英语,沟通毫无障碍。房间里弥漫着传统摩洛哥地毯的香气,精致的茶壶和吊灯诉说着这个家庭对生活的热爱。Fadima动情地讲述着30年前的故事,Rallah先生则展示着珍藏的老照片。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中摩友谊的每一段珍贵瞬间。
升华:友谊的力量与传承
或许是对整个人生经历的感慨,或者对这份真挚友情的执着,Fadima女士的眼眸中泛起了泪光,小女儿轻拍着妈妈的肩膀告诉母亲:“感谢真主,我们有很多中国朋友,您有很多东方的兄弟姐妹呀,未来还会有中国朋友来做客,我也会去中国看看,要开心,我们应该跳舞,我们应该和朋友们拍照留影,让大家知道这不是眼泪,而是滋润我们快乐的水花……”
在北非炙热的阳光下,这座橘子树遮蔽的小屋充满了惬意的凉爽。援摩医疗队与摩洛哥朋友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份跨越国界、跨越时光的友谊,也必将在中摩两国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原文链接:https://wsjkw.sh.gov.cn/hzjl/20250908/8d5d7e6f769949e99ec16d23858c0d0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